近期练字的一些体会

元技能

刻意练习原则的一个简单应用。

1

本文的主题不是练字,而是某种一般的「练习」。但为了让本文的中心思想易于理解,练字是一个比较好的切入点,因为它指向了一种更加普遍的个人经历和更加简单的事物本身的结构——相比于以艺术或体育项目的练习为例而言。

这是因为在中小学阶段,我们或多或少都会受到同龄人或教师的提醒,来关注我们的书写水平——中文和英文都包含在内,当然前者的复杂度要高的多。这件事情的有趣之处在于,在十二年的中小学教育中我们用纸和笔完成了无数的书写,我们也都或多或少认同书写水平的价值,但最后不同的人的书写水平差异是显著的。这是为什么呢?

看上去这个问题的答案是显然的:技能的简单重复并不会带来水平的提高,只有练习(在这个例子中,这种行为被称作「练字」)才会带来水平的提高。但是问题回答到这里还没有结束:练习和普通的做事之间的差异在哪里?如果这种差异确实存在,那么是否有些练习比其他练习更具有「练习性」,而有些练习没那么有练习性?

2

在我们的传统文化中,有专门的一个词语——「书法」,来描述这样一种高超的、专业的书写水平。在历史的长河中我们也有很多这一领域的杰出人物(「书法家」),对这些人物的记载非常丰富。然而,这些记载似乎仅仅侧重于强调他们花费精力的多少(例如,王羲之的墨池,王献之的十八缸水),而没有描绘他们练习的具体状况。时至今日,一谈起「练字」,大家往往首先想到的是刻苦、坚持和修身养性,而不是技能本身的精专。因此,许多人或是在外界的提醒、或是在自己的热情驱动下,开始了长达数个月的这项活动,但随后发现并无提升,或者是「一写快了就打回原形」,由此便告别了这个领域。

同样的事情,发生在许多类似的领域:只要一项技能存在,就会有相应的练习存在,就会有杰出和平庸的差异存在,就会有刻苦练习但不起任何作用的情况存在。普遍的做法是,我们将它归结为「天赋」问题,不再触碰这一领域。几十年前,这样的做法或许完全合理,因为我们并不是时时刻刻要掌握新的技能,但在知识迅速更新换代的时代,每个人都需要终身学习,如果希望维持在专业领域的竞争力,更需要终身练习

诸如此类的种种情况,使我们不得不面对我们在第一部分中提出的问题:练习性到底是什么?更明确一些来讲:

对于任何技能的水平提升,是否存在一组普世通用的原则来指导我们,使得我们在掌握这组原则后练习任何事情都能收获数倍、数十倍于常规的效果?

3

Anders Ericsson 在《刻意练习》一书中给出了斩钉截铁的回答:是!

《刻意练习:如何从新手到大师》

通过研究体育、艺术、国际象棋和医学等领域的杰出人物、以及这些杰出人物的练习方式,他总结出了那些最富有「练习性」的练习,也就是那些最能造就大师的练习的一组共同特点,他将其命名为「刻意练习(deliberate practice)原则」。

书中首先提出了「心理表征」这一概念,意指我们的大脑对所处理的事物创建的内心图像,并指出杰出和平庸的区别就在于对所掌握的技能是否拥有高质量的心理表征。例如,国际象棋大师对棋子的各种可能的摆放都积累了大量的模式信息,这可以让其对棋局作出正确的反映;音乐演奏家对乐曲所应该呈现出的听感有明确的了解,这使其能够对乐器作出恰到好处的操控。因此,最具练习性的练习,就是那些能创造心理表征的练习,它分为以下步骤:


  1. 为自己的练习制定明确的、刚好超越当前水平的目标;
  2. 试着创建关于那些目标的心理表征;
  3. 施行极度专注的、紧跟目标的行动;
  4. 行动结束后,获得关于自己的表现的反馈;
  5. 根据反馈来修正自己的心理表征。

重复 1 至 5 步,达到该目标,然后再设定更高的目标。


这组原则,或许可以解释为什么在某些练习中,教练的存在是如此重要:他们可以将大目标分解成很多个「刚好超越当前水平」的小目标,然后在练习中给予你最能揭示本质的高质量反馈。

不过,如果我们试图将刻意练习作为一组通用的原则而不是少数专业领域的成熟的培养体系的话,我们得放弃这种外部教练的需求——因为我们所希望提升的很多技能,竞争并没有激烈到生发出了成熟的培养体系。

我们能做的,是将刻意练习原则尽可能地用在任何我们希望提高的技能上

4

再说回练字。用刻意练习原则,我们可以分析出大多数练字实践何以收效甚微:

  1. 所有摹写、描写、在半透明纸上盖着写、把字印成红的灰的在上面写的练字实践都是耍流氓,因为:你并不需要创建自己的心理表征,你只需要跟着别人的心理表征写就行了;
  2. 所有不从笔画、偏旁部首、常用单字开始的练习,直接写大段文字的练字实践也是耍流氓,因为:这并不包含任何良好定义的目标;
  3. 虽然在练字中获得高质量反馈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不然字帖是干啥的?),但不断反馈和调整特别令人疲累,我们不知不觉就开始机械地重复自己的写法而不再对照字帖

刻意练习原则在我看来虽然未必完全正确,但,是 99% 正确的理论:只要这种技能不是特别出奇,违反这组原则,即使表面上是如何专注、刻苦,一般没有好果子吃;相反,按刻意练习原则来改造练习方式,即使它的外表有多么奇怪和不可思议,一般都能收到显著的效果。

5

所以,如何用刻意练习原则练字?我的回答是:

你只需要 Anki 和一张白纸。

Anki 在大多数人眼里可能只是一个用来记忆单词的工具,但实际上并非如此。Anki 的基本学习单位是包含正面和背面的一张卡片,在学习时先向你展示正面内容,让你回想背面内容;回想结束,翻开背面,检查熟悉程度;如果熟悉程度低,你安排 Anki 在较短的时间内让它重现给你这张卡片,相反熟悉程度高则重现时间较长。

现在假设我们制作好了一张卡片,正面是用系统默认字体显示的汉字「青」,背面是这个字在字帖上写法的截图。我们先看正面,思考这个字应该怎么写,然后写几遍直至与自己心目中的写法符合:

正面:系统默认字体的汉字

然后,我们点开字帖,很可能发现我们以为的写法和字帖的写法相差甚远!我们需要分析为什么不同,然后照字帖的写法再临写几遍:

反面:字帖上的汉字

最后,我们评估自己的掌握情况:如果掌握情况好,就让它在几天后再出现;反之,在 1 分钟或 10 分钟后即出现,让我们再考验一遍自己。

6

有了这样的卡组后,我们的练字无非是两件事情:

  1. 基本部件默写:汉字基本部件有 400 个左右,每天学习 20 张新卡片,复习旧卡片,需要 3 周;
  2. 常用汉字默写:根据北京大学语料库,最常用的 100 个汉字即已占到全部文本的 40%,每天学习 5 张新卡片,复习旧卡片,也穿插在这 3 周中进行。

用这种方法练习 3 周的效果,也许抵得上描红描 3 个月的效果。这样的练习方法是如何符合刻意练习原则的?我们来逐一核对:


  1. 为自己的练习制定明确的、刚好超越当前水平的目标:写好当前这个字,就是一个明确的小目标;
  2. 试着创建关于那些目标的心理表征:在没看字帖之前,先思考这个字应该怎么写;
  3. 施行极度专注的、紧跟目标的行动:在白纸上默写两至三遍,直至认为符合自己的心理表征;
  4. 行动结束后,获得关于自己的表现的反馈:查看背面,检查自己的写法与字帖的差距;
  5. 根据反馈来修正自己的心理表征:根据字帖再临写几遍,修正之前对于这个字的印象。

有趣的是,这种方法恰符合古代书法家对于一种最高境界练习「背临」的描述,只不过有了 Anki 的帮助,我们可以让不熟悉的字多出现,熟悉的字少出现,最大程度上进行「刚好超越当前水平」的练习。

7

我将本文中演示的练字卡组的下载链接附在了文末,该卡组取自现代书法家黄若舟的硬笔行草字帖《如何快写钢笔字》的基本部件部分,同时也附上了原书的 PDF 版本。你可以直接拿去用,也可以用这个思路处理你喜欢的字帖。

然而,本文以练字为例仅仅是展示发源于艺术和体育等领域的刻意练习原则何以能够遗其外表、取其精神地应用到没有成熟培养体系的技能上去。我更希望你做的是:

理解本文中刻意练习原则的实质,去读《刻意练习》,把这些原则应用到你所最关心的技能上,让我们任何技能的练习更加卓有成效。

我也希望大家重新审视 Anki 的价值。Anki 像一座冰山,水面之上是 20% 的记忆内化,水面之下是 80% 的、对待任何个人严肃追求的刻意练习内核。

你如何看待刻意练习原则?你打算应用它来练习什么技能?希望你可以在留言区与大家分享。


站内评论

邮箱仅用于回复提醒,不会公开展示


站内评论加载中……


站外评论

站外评论加载中……